“你那么喜歡牛肉嗎?”
陸言好奇道:“中醫(yī)有什么說法嗎?”
李介賓順著紋理切開牛肉,選了一塊肥瘦適中的,隨后垂直肉理切塊。
“中華文化博大精深,文字是象形文字,所以很多名字從一開始就有講究。”
“酒者,就也,佐餐之用。”
“羊者,補陽也,補陽氣最佳?!?br/>
“餅者,并也,面合為餅,能充饑?!?br/>
“這牛肉嘛,牛肉補形體,看這成色,應該是黃牛肉?!?br/>
陸言好奇問:“牛肉還有區(qū)別嗎?”
李介賓說道:“當然有區(qū)別了。
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寫道:黃牛肉:甘、溫、無毒。牛乳:甘、微寒、無毒。安中益氣,養(yǎng)脾胃,補益腰腳,止消渴及唾涎。
水牛肉:安中益氣,養(yǎng)脾辦。健強筋骨,消水腫,除濕氣。脾弱不運,痞積,水腫,腰膝酸軟。
《別錄》:主消渴,止泄,安中益氣,養(yǎng)脾胃。
《千金·食治》:止唾涎出。
《本草拾遺》:消水腫,除濕氣,補虛,令人強筋骨、壯健。
《滇南本草》:水牛肉,能安胎補血。
《韓氏醫(yī)通》:黃牛肉,補氣,與綿黃芪同功?!?br/>
歐美人高大,一部分原因可以說是基因問題,但是另一方面,跟飲食習慣也有關系,他們的畜牧業(yè)很發(fā)達,牛肉消耗量是很大的,而東亞人的食譜是以素食為主的,雞蛋跟肉類在古代是奢侈品。
話說,最近00后、10后的身高明顯比以前的要高很多,去學校逛逛就能發(fā)現,現在的初中生能跟以前高中生長的差不多,高中生跟以前的大學生長的差不多。
以前170以上的男生算是達標,但是現在180才是男大標配,女生低于168的,則是給女生群體拖后腿了......這種情況跟如今的物質生活豐富了離不開關系。
李介賓仔細打量了一下牛肉的成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