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關陽之戰(zhàn)”成就了孟天河軍神的威名,也進一步瓦解了義軍內部眾多諸侯的小心思,紛紛收斂自己的行徑,對于孟少年更是不敢有半點違逆之心。
這場大勝之后,孟天河命大軍原地修整十天,然后凌天義趁機建臺拜帥,封孟天河為楚候、討逆大元帥,總領各軍。
孟天河拜帥之后,立即整編各軍,他并沒有奪取各路諸侯的兵權,只是將將一些低級軍官換成了自己的心腹。
義軍改名為天威軍,共分為五軍,天熊軍、天龍軍、天翼軍、天獅軍、天星軍。
除了天星軍由他直接指派將領之外,其他各軍都是各自推舉出來領軍大都督。
天星軍,直屬孟天河管轄,而且全是他挑選出來的精銳之軍十萬,原本是想讓魏驚城來統(tǒng)領,只是魏老頭執(zhí)意不受,無奈之下,便只能讓趙毅來擔任大都督的職位,徐良為副都督。
趙毅為人沉穩(wěn),而且又是自己人,讓他來統(tǒng)領自己的近衛(wèi)軍,孟天河還是比較放心的。
他又借著機會重新組建了“鐵衛(wèi)”,“四才子”也都加入了進去。
現(xiàn)在的“鐵衛(wèi)營”,人數(shù)已經(jīng)急劇的增加到了五百人,分為五階,黑鐵衛(wèi)、青銅衛(wèi)、白銀衛(wèi)、黃金衛(wèi)、影衛(wèi)。
黑鐵衛(wèi)等級最低,人數(shù)也最多,基本都是五階武者,由孫進統(tǒng)領。
青銅衛(wèi),是六階武者,由一名威望頗高的七階高手王進統(tǒng)領
白銀衛(wèi),是七階武者組成,由周杰統(tǒng)領。
黃金衛(wèi),則是八階武者組成,由李飛統(tǒng)領。
而影衛(wèi)其實只是一個秘密機構,并不為外人所知,影衛(wèi)里都是九階武者,當然這個統(tǒng)領的職位要留給魏老頭了,而他也是義不容辭的接受了。
另外孟天河還組建了軍機處等各處,各有職守,而軍機處的實際掌管者其實就是義軍的名義領導者凌天義,而陸璟則是出任孟天河的記事參軍一職。
對于孟天河的這個安排,凌天義和陸璟都是十分的滿意,謀劃起來更加是不遺余力。
十天之后,大軍再次誓師,頒發(fā)所謂的“天召”,歷數(shù)凌天仁各宗罪名,并指出其弒父殺君殘暴不仁,呼應民眾共屠之。
不得不說的是,在“天召”為了收買人心,他還頒布了一系列的惠民政令,而對于各大世家,他也盡可能的許以各種好處,手腕用盡,各方反映強烈,威名日隆,連凌天義和魏驚城這等人精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手段之高明。
誓師之后,大軍立刻開拔,此時天威軍人數(shù)已超五十萬之眾,除去后營輜重等各營,每軍兵力都超出了十多萬。
孟天河命天龍、天熊、天翼、天獅軍分取豐凌城四方衛(wèi)城,而自己親帥中軍天星軍直取都城。
趙毅領大軍一萬為前鋒率,一百黑鐵衛(wèi)隨軍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