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老爺子有過兩段婚姻,兩個兒子。
前面一段婚姻是包辦婚姻,換掉草鞋,穿上皮鞋之后,可以選擇的就多了。
周老爺子也一樣,選擇了現(xiàn)在的妻子,讀書識字,有共同語言。
包辦婚姻的裹腳小媳婦,就成了過去式。
生下來的兩個兒子,妻子也教導(dǎo)有方。
特別是小兒子,在讀書方面有一定的天賦。
后來,周老爺子還給小兒子找了一門高攀的姻親。
對方是書香門第,兒媳婦年紀輕輕就在學(xué)術(shù)方面有了很大的成就。
不僅如此,女方的嫁妝還特別豐厚。
可是,高門第回來的媳婦,也會讓家庭出現(xiàn)不平衡的情況。
比如,婆婆會下意識地覺得兒媳婦是不是看不起自己?
再比如,大嫂覺得弟媳婦方方面面都壓自己一頭,明明自己是長媳,憑什么?
第三代出生之后,周老爺子為了能從親家那里獲得更多的好處,在周朗的百日宴上,承諾說,以后家里的資源會對周朗傾斜。
親家卻說,這樣做不合理,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造化。家里的資源,應(yīng)該向有出息的孩子傾斜才對。
也不知道是為了挽尊,還是真心實意,周老爺子就當著賓客的面,一再強調(diào),以后周家的資源,會對有出息的孩子鼎力相助。
自從有了這話之后,周朗的大伯母許秀麗就卯足勁兒地培養(yǎng)自己的兒子。
其實,周朗的外祖父那邊,根本不稀罕這些。
不管是外祖父還是外祖母,亦或者是周朗的母親,都教育他,不要惦記爺爺奶奶的東西。
一個真正有出息的人,身上不應(yīng)該被蓋上任何的標簽。
他以后就是周朗,而不是誰的孫子,誰的兒子。
周朗10歲之前,日子也算過得順風(fēng)順水,對于大伯母故意打壓的語言,小周朗甚至可以做到風(fēng)輕云淡。